一、核心工艺步骤
1. 原料预处理
有机物料处理:将畜禽粪便、植物秸秆、腐殖酸等有机物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温度60-70℃,周期15-20天),通过微生物分解提升肥效稳定性。发酵后物料含水率需降至30%以下,再经链式粉碎机粉碎至粒度≤1mm。
无机肥料精制:将尿素、磷酸铵、硫酸钾等无机原料通过高速磨粉机粉碎,确保粒度均匀(≤1mm),避免混合时结块。
2. 科学计量与混合
精准配料:采用电子皮带秤按配方比例(如N:P:K=15:15:15)计量无机肥料,有机物料通过螺旋输送机定量添加。
混合工艺:使用双轴桨叶混合机,以24-30r/min转速混合30分钟,确保有机质与无机养分均匀分布。混合后物料含水率需调整至造粒最佳状态(通常18%-22%)。
3. 造粒成型技术
团粒法工艺
黏合造粒:混合物料加入5%-8%淀粉黏合剂,通过圆盘造粒机滚动成粒(粒径2-5mm)。
低温干燥:90℃热风烘干至含水率≤12%,避免高温破坏有机质。
冷却筛分:冷却滚筒降至常温后,用振动筛筛除粉尘及不合格颗粒。
挤压法工艺
干法造粒:物料经对辊挤压机直接成型(无需干燥),适合热敏性有机物(如氨基酸)。
优势:能耗降低30%,氮素保留率提升15%-20%。
4. 成品精制与打包
包膜防结块:颗粒表面喷涂植物油或高分子膜剂,防止吸潮结块。
自动化打包:采用定量打包秤(精度±0.2%)密封打包,成品标注GB18877-2009标准参数。
二、工艺优势
养分协同:有机结合态养分缓慢释放,无机养分快速起效,提升利用率20%-35%。
设备兼容性:同一生产线可切换生产有机肥、无机复混肥及生物菌肥。
智能控制:通过PLC系统实现配方存储(支持500+配方)及生产数据追溯。
此流程兼顾传统工艺稳定性与现代化生产需求,适用于年产5-20万吨的复混肥企业。
上一篇:辽宁省有机肥补贴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