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种过蘑菇的菌棒发酵方法及资源化利用方案:
一、发酵前预处理
去膜粉碎
去除塑料膜:菌棒外层塑料膜需彻底剥离,防止根系扎入后腐烂影响发酵效果。
粉碎处理:将菌棒粉碎至颗粒状(建议粒径≤2cm),增大接触面积以加速发酵。粉碎后的菌糠可添加30%至新培养料中,用于二次栽培鸡腿菇。
消毒灭菌
环境消毒:发酵场所需提前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灭菌后密闭24小时。
菌种预处理:若使用EM菌或混合菌种,需用0.2%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再用酒精棉擦拭后备用。
二、发酵过程控制
原料配比
基础配方:菌糠70% + 牛粪/鸡粪20% + 秸秆/木屑10%(调节碳氮比至25-30:1)。
湿度调节:混合后物料含水量需达60%-65%(手握成团、落地即散)。
微生物接种
菌种选择:推荐使用EM菌或生物混合菌种(含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可分解菌糠中的粗纤维和黄曲霉毒素。
接种量:按每吨物料添加2-3kg菌剂,混合均匀后堆制。
三、关键注意事项
毒素处理:黄曲霉毒素需通过高温(≥70℃)维持48小时以上分解,避免直接饲喂。
发酵完成判断:物料呈黑褐色、无臭味,白色菌丝密布,pH值降至6.5-7.0。
储存期限:发酵后菌糠需密封干燥保存,保质期不超过6个月。
通过以上流程,废弃菌棒可实现从“农业废弃物”到“高值资源”的转化,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