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化肥工业的迅速崛起,让广大农民逐渐放弃了施用有机肥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这种转变虽然为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天然气、煤等能源的大量消耗,钾肥依赖进口的程度更高,部分耕地地力衰退,持续产出能力受到影响,未被利用的有机肥资源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从2006年起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对农民施用有机肥料进行补贴,但目前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相对较弱。
2、农民在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低虽然我国在施用有机肥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民对施用有机肥的好处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种粮效益低,长期以来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不高,加上积造农家肥的传统方法费工、费力,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商品有机肥当年所产生的增产效益不明显,因此,农民更愿意施用化肥。辽宁省土肥站对辽中县、海城市、阜新县3个(市)县24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0%的农户种地不施用有机肥,56%的农民认为施用有机肥并不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67%的农民认为施用有机肥的趋势会越来越少。
3、商品有机肥料生产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还较落后,不少商品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规模小、厂房简陋,由于缺乏资金,只能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一些生产环节还采用人工操作,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另外,秸秆的快速腐烂、禽畜粪便发酵、除臭、造粒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攻克,有些企业甚至把只经过简单堆沤还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卖给农民,使用后因二次发酵烧苗,给农民造成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料的积极性。
4、缺少对养殖场畜禽粪便消纳能力的管理与监测
为减少动物粪便对环境的破坏,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养殖和动物粪便管理法律。如1995年加拿大农业部颁发了《牧场粪便管理办法》,对新办牧场实行审批制度,申办新牧场时必须注明牧场所在地的地貌条件、与水源的距离、可消化粪便的土地面积、土壤养分平衡条件、化粪池容积、死亡畜禽的管理情况等内容。欧盟各成员国都实施严格的载畜量规定,保护草场和环境,违者给予处罚等。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这类法律、法规或政策,也没有对养殖场粪便的消纳能力进行监测。许多新养殖场上马时不考虑粪便消纳问题,更不涉及承载量,堆积的粪便造成周边水源和空气的严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