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造粒机(又称盘式造粒机)是化肥、化工、冶金等领域常用的颗粒成型设备,其调整步骤需根据物料特性、颗粒质量要求及设备运行状态综合优化。以下是详细的调整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调整前准备
安全检查
确保设备停机并切断电源,避免调整过程中发生意外。
检查圆盘、刮刀、喷雾系统等部件是否松动或磨损。
清理圆盘内的残留物料,防止堵塞或污染新产品。
了解物料特性
掌握原料的粒度、含水量、粘结性等参数。
根据目标颗粒尺寸(如2-4mm或4-6mm)选择初始参数。
二、核心调整步骤
1. 圆盘倾角调整
作用:控制物料在圆盘上的停留时间和滚动轨迹。
调整方法:
倾角过小(<35°):物料停留时间长,易过度粘结或产生大块。
倾角过大(>50°):物料快速流出,难以形成颗粒。
建议范围:35°-45°,通过液压或手动调节支架改变角度。
2. 圆盘转速控制
作用:影响离心力大小,决定颗粒密实度和均匀性。
调整方法:
低速(如15-25rpm):适用于粘性物料,减少粉尘但可能降低产量。
高速(如30-40rpm):适用于松散物料,提高产量但需防粉尘。
观察指标:颗粒表面是否光滑、圆盘边缘是否“抛料”。
3. 喷雾系统优化
作用:通过液体粘结剂(如氨水、水)促进颗粒成型。
调整参数:
喷嘴设计:扇形喷嘴覆盖面积大,锥形喷嘴穿透力强。
雾化压力:0.2-0.5MPa,压力过高易导致颗粒过湿,过低则粘结不足。
喷嘴位置:通常安装在圆盘上方10-20cm处,避免直接冲击物料层。
4. 刮刀与挡板调节
刮刀间隙:控制颗粒排出厚度,一般为2-5mm(根据目标粒径调整)。
挡板高度:防止物料在圆盘边缘堆积,通常设置为圆盘半径的1/3。
5. 进料量与风量匹配
进料速度:需与圆盘转速、倾角匹配,避免过载或断料。
排风系统:调节引风机频率,控制圆盘内微负压(如-50Pa),防止粉尘外溢。
三、试运行与参数优化
启动设备
按顺序启动引风机→圆盘电机→喷雾系统→进料机。
初始阶段需人工监控颗粒成型情况。
动态调整
观察窗口:检查颗粒形状、大小及圆盘内物料流动性。
取样检测:每10-15分钟取样,测量颗粒强度、含水量及粒径分布。
微调参数:根据检测结果逐步调整转速、倾角、喷雾量。
常见问题处理
颗粒松散:增加喷雾量或提高圆盘转速。
颗粒过大:增大倾角或降低转速。
粉尘过多:检查喷雾覆盖是否均匀,或增加粘结剂比例。
四、维护与保养
定期清理:停机后清理圆盘、喷嘴及刮刀缝隙,防止结块。
润滑检查:确保轴承、传动链等部件润滑充足。
校准与记录:每次调整后记录参数组合,建立数据库以便后续优化。
五、安全注意事项
调整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旋转部件。
喷雾系统调整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高温物料需等待冷却后再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可显著提升圆盘造粒机的颗粒成型率(通常可达90%以上)和产品均匀性。实际调整需结合具体物料特性(如尿素、复合肥等)进行针对性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