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厂区功能分区与布局原则
功能分区
原料暂存区:约500㎡,用于禽畜粪便、秸秆等原料的临时存放,需防雨防渗漏。
发酵区:核心区域,分为一次发酵(15-20天,60-70℃)和二次发酵(陈化区,30-45天),总面积约1500㎡。配备发酵翻抛机、通风设备,促进物料均匀发酵。
制肥区:包括粉碎、筛分、造粒、烘干、包装等工序,车间面积约1000㎡,高度需6米以上。
成品区:约600㎡,用于储存成品肥料,需防潮、通风。
办公区与生活区:位于厂区上风位置,远离发酵区,确保环境清洁。
布局原则
风向考量:发酵区位于下风向,避免异味影响办公与生活区。
交通便利:原料运输通道独立且偏僻,避免穿越村庄或居民区。
环保合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完善,符合环保标准。
二、核心设备与工艺流程
核心设备
粉碎机:粉碎秸秆、枝条等原料。
发酵翻抛机:促进物料发酵均匀,提高效率。
造粒机:根据需求选择圆盘造粒或挤压造粒。
烘干机与冷却机:控制成品水分,防止霉变。
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粉碎、混合,调节水分与碳氮比(C/N比25-35:1)。
发酵过程:一次发酵后,进行二次发酵(腐熟)。
后处理:粉碎、筛分、造粒、烘干、包装。
三、选址与用地要求
选址原则
靠近原料产地:如养殖场,降低运输成本。
远离居民区:避免异味影响,符合法规。
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与成品运输。
用地面积
年产3000-5000吨:需用地约3-5亩。
规模化厂区(万吨以上):需20-30亩以上。
四、有机肥厂规划设计示意图
物流路径:原料→发酵→陈化→制肥→成品,实现高效流转。
设备位置:粉碎机、翻抛机、造粒机等核心设备布局合理。
环保设施:污水处理池、除臭系统位置明确。
此设计图综合了生产需求、环保标准与安全规范,可为您的建厂规划提供参考。实际设计中需结合场地地形、当地政策与原料供应情况调整优化。
上一篇:2025有机化肥补贴政策
下一篇:返回列表